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023-63527561
重慶市銅梁區鵬興建材有限公司建筑石料用石灰巖礦項目
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環境信息公示
尊敬的各位公眾:
您們好!
受項目業主委托,重慶渝佳環境影響評價有限公司承接的《重慶市銅梁區鵬興建材有限公司建筑石料用石灰巖礦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現已完成報告書初稿,為了進一步廣泛征求公眾、專家、組織對擬建項目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與建議,以便及時將公眾對項目建設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反饋到工程建設中去,確保礦石資源的開采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使項目建設取得良好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此專門發布第二次環境信息,歡迎公眾積極參與,并提出您的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重慶市銅梁區鵬興建材有限公司建筑石料用石灰巖礦山為整合礦山,由原銅梁縣圍龍鎮誼鑫建材廠一采場、銅梁縣圍龍鎮誼鑫建材廠三采場整合形成。原銅梁縣圍龍鎮誼鑫建材廠一采場、三采場目前處于停產狀態。
重慶市銅梁區鵬興建材有限公司建筑石料用石灰巖礦山位于銅梁區圍龍鎮龍韻村,礦區相對于銅梁城區方位198°,直距約20km。礦山中心地理坐標為:經度105°59′7″,緯度29°40′5″,礦區中心點(西安80坐標):X=3283724,Y= 35595404。礦山有鄉村公路與S413及S310相連,礦區至銅梁城區約30km,至銅梁區圍龍鎮7.5km,至大足區萬古鎮7km。交通方便。
擬建礦山礦區范圍由9個拐點圈定,平均長約320m,寬約167m,礦區面積約0.0546km2。開采標高為+486~+365m。開采礦層為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段(T1j1)石灰巖礦層。劃定礦區范圍內石灰巖資源儲量(122b)為713.4萬t,采礦回采率95%,則可采資源量677.7萬t,按生產規模為80萬t/a計算,則礦山服務年限約8.5a。
礦山開采方式為露天開采。主要采礦工藝:臺階式采礦法(臺階高度為10m,全礦共分為14個臺階開采),CO2變相致裂技術落礦,挖掘機鏟裝,汽車運輸,運入破碎車間破碎、篩分,經皮帶送入成品倉。開采過程主要包括表土剝離、穿孔、CO2變相致裂、排危、鏟裝、汽車運輸、破碎加工等工序,礦山開采的主要工藝流程為:
表土剝離→穿孔→CO2變相致裂→排危→鏟裝→汽車運輸→至破碎加工生產線→破碎篩分→汽車外運至用戶。
礦山開采的石灰巖礦石(塊石、片石)作為建筑原料,礦石經汽車運輸至破碎車間進行破碎。
擬建項目工程總投資10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約169萬,占工程總投資的16.9%。礦山勞動定員30人,年工作日300天,每天2班工作制,每班8小時,夜間不生產。礦山可以安排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加快當地脫貧致富,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二、項目建設可能的主要環境影響、擬采取的環保措施
(一)生態環境
(1)土地利用
根據露天開采的特點,對土地利用的影響主要是占地后改變原土地利用類型,本項目占用的土地類型主要是竹林地、灌草叢,采用邊開采邊生態恢復的開采方案,閉礦后及時進行全面復墾、復綠,對土地利用的影響可接受。
(2)陸生植物
項目開采過程必須對礦體覆蓋層植被進行移除,造成地表植被破壞,但不會造成植物生產力和生物量的銳減,損失生物量的不利影響在可接受范圍內。
對于項目占用的林地,項目業主已按規定交納植被恢復費,完善林業征占地手續,用以實施異地造林恢復森林植被。隨著礦山開采活動的結束,工業廣場內的生產生活等設施將予以拆除,這些區域將予以植被恢復,礦區也將進行綠化復墾作業,生產跡地范圍植被將逐漸得到恢復。此外,礦山開采對植被的影響只在礦區范圍內,調查范圍植物主要為銅梁區常見物種,無野生珍稀特有植物分布,不會導致珍稀特有植物物種的滅絕。項目采礦對地表植被有一定擾動,對礦區范圍內的生物量造成一定損失,但不會改變評價范圍內植物區系組成,項目采礦對區域內生物多樣性影響較小。因此,礦山開采對評價區植物資源的影響是可逆的、短期的不利影響。
(3)陸生動物
本項目礦區及周邊范圍內主要的野生動物為小型嚙齒類和鳥類,無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但礦石開采可能破壞動物的生存環境。由于礦區面積不大,而且周邊區域植被豐富,環境幽深,人為干擾破壞程度低,原來生活在礦山及工業廣場范圍內的小型動物完全可以在周邊區域找到替代生境。礦山開采結束后,所有生產跡地區域都將進行植被恢復,野生動物的隱蔽、覓食、繁殖等活動范圍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和改善。因此,礦山開采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是暫時的,不會導致野生動物物種的消失,礦山開采活動結束后不利影響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4)敏感目標
礦區設置200m的安全防護距離,在完成安控區居民的搬遷或空置安置后,礦區周邊200m范圍內無居民點,礦區周邊200m~500m范圍內有18戶居民。工業廣場周邊200m范圍內沒有居民點,排土場周邊200m范圍內僅有3戶居民。因此,在礦山施工期、開采期礦區周邊200m范圍內沒有敏感點。占地范圍內不涉及基本農田,不會對居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大的影響,且采石場雇傭當地居民、可給當地居民增加一定收入,對占用的土地均按國家政策給了補貼,不會影響當地居民的農業生產收入。
(5)景觀方面
本項目在采掘的過程中,開挖和剝離地表植被是不可避免的。開挖生石面、剝離地表植被直接破壞景觀結構。此外,增加廊道(施工便道、運輸通道等)和減少景觀斑塊(林地、坡耕旱地等自然斑塊)也會對整個區域的景觀體系的空間結構產生影響。在礦山建設期和開采期,隨著植被的剝離和清除,以及山頭被逐漸采平,直至挖成露天采坑,景觀斑塊數量和面積有所減少,工礦用地斑塊數量和面積增大,成為生態評價區域的主要干擾斑塊,引起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劇,林地景觀異質性程度降低,不利于當地景觀生態體系的穩定。但是項目占地范圍有限,通過在開采過程中采取邊開采邊生態恢復的方式,在閉坑期建議選用礦區現有的喬木種如松樹、慈竹、桑樹等樹種對占地區域進行植被恢復和景觀再造,景觀生態會逐漸恢復。
礦區因在鄉村道路的可視范圍內,色彩、線條、質感與背景均有較大反差,視覺協調度較低,但該道路為級別較低的村道、無游覽需求,主要是當地村民出行的通道,通行道路的車輛很少,景觀敏感度較低。礦區的景觀視覺相容性程度處于中等相容性級別:對比性開始引人注意,并將成為環境的重要特征之一。從而,礦區石灰石開采雖會妨礙視野,但是一定時間后,居民對其將形成習慣,不利視覺影響可以接受。
(二)大氣環境
(1)施工期
施工期主要的大氣污染物為礦山首采工作面采礦平臺及礦區公路建設、表土剝離等產生的揚塵以及施工機械尾氣。
施工期在施工作業面,應制定灑水降塵制度,配套灑水設備,專人負責,定期灑水,在干旱大風天氣需加大灑水量和灑水頻次;及時清掃運輸道路,以減少汽車行駛揚塵;加強施工機械的管理和維護保養,提高機械使用率,控制車輛車速,使用清潔燃料;駛出礦山的運輸車輛必須沖洗干凈,嚴禁帶泥上路,嚴禁超載;施工人員主要雇傭當地居民,不設生活營地,施工人員就餐依托原一采場辦公樓旁的食堂,對當地環境空氣影響有限。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產生的廢氣對當地環境影響較小。
(2)營運期
項目大氣污染物其一為:來自礦山剝離表土、鉆孔、爆破、運礦、開采區有風干燥天氣產生的揚塵;其二為:來自礦石破碎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生產性粉塵;其三為排土場、料場原礦堆場產生的風力揚塵以及裝卸揚塵。排放方式為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兩種,根據估算模式計算結果,項目礦石加工區1#生產線有組織排放的*大落地濃度為0.00237mg/m3,2#與3#生產線疊加后的粉塵有組織排放的*大落地濃度為0.00473mg/m3,礦石開采區及工業廣場處面源的大氣估算模式計算的TSP*大落地濃度為0.0245mg/m3,排土場面源的大氣估算模式計算的TSP*大落地濃度為0.00384mg/m3,,疊加項目區背景值后,環境空氣中TSP的濃度可充分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要求,不會影響當地環境空氣功能區劃目標的實現;加之在實施安控區民房安置之后,礦區周邊200m范圍內無居民居住的環境特點,給本項目的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水環境
(1)地表水環境
① 施工期
本項目施工人員主要為當地居民,不在廠區住宿,員工就餐依托原一采場辦公樓處的食堂,施工期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依托辦公樓設置的化糞池處理后用于農灌,不外排,對水環境影響較小。
本項目施工期很短,且無砂石骨料加工廢水,施工生產廢水主要是機械維護和輪胎清洗廢水,經沉砂池處理后用于施工場地灑水抑塵,不外排。在降水來臨前用防雨布對施工材料進行覆蓋,預防雨水沖刷材料廢水的產生。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廢水無不利環境影響。
② 營運期
◆ 礦山開采對水質的影響
擬建項目工業廣場內設置有食堂、辦公樓等生活設施。食堂廢水經隔油池處理后與生活污水一起進入化糞池處理后用于農灌,不外排,不會對地表水環境產生影響。
礦石開采和礦石加工過程中無生產工藝廢水產生,抑塵灑水由碎石吸收、自然蒸發,潛孔鉆機冷卻水循環利用,自然蒸發的冷卻水由新鮮水補充。因此,礦山生產期無生產廢水產生,不會對地表水的水質產生影響。
雨季時,大氣降雨通過礦石開采區、工業廣場、排土場后形成的地表徑流會夾帶一定量的泥沙,如不采取措施,會造成水土流失。因此,需在礦石開采區的上方和兩側設置攔水堤引流,在礦區西北側邊界處設置1個容積為90m3的沉砂池,用于收集開采區的雨水,沉淀處理后回用于礦山開采區等處的灑水抑塵;在工業廣場西北側設置1個15m3的沉砂池,用于收集工業廣場的雨水,沉淀處理后回用于工業廣場等處的灑水抑塵及車輛沖洗用水;在工業廣場西側設置1個容積為5m3的沉砂池,用于車輛輪胎的清洗;在排土場西南側低洼地帶設置一個容積為10m3